媒体的社会责任——从复旦大学吴宇平教授成果的传播说起

2013年3月7日,《自然》(Nature)杂志子刊《科学报道》(Sci.Report)刊发了复旦大学吴宇平教授课题组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使用这项技术让电动汽车充电10秒即可行驶400公里,这种电池成本低廉,安全不易爆炸。3月中旬,《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纷纷对此消息以类似“10秒充电60度,续航400公里”的标题进行报道、转载,吸引了公众眼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上海电视台更是在《新闻透视》节目中作深度报道,认为这是中国对锂电池技术作出的革命性贡献,居于************水平。

然而,这项研究成果真的已可以产业化?又是怎样的工程技术途径?

为此,我们有必要作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计算。

首先,从电动汽车充60度电只需10秒的报道出发,进行简单的换算。假设没有任何的充电损耗,为电池组在10秒钟内充入60度电相对应的充电设备输出功率为21600KVA,即为一辆汽车充电的瞬时供电容量要达到21600KVA。而21600KVA相当于徐家汇整个港汇恒隆购物广场的电力总容量!

其次,我们假设蓄电池的直流电压为300V(上汽E50电动汽车电池额定电压),10秒要充满60度电(即60千瓦时),求在没有任何充电损耗的条件下需要多大的充电电流。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充电电流为: 60*1000*3600/(300V*10S)=72000A(安培),如考虑正常损耗(设充电效率为85%),充电电流将为84705A。10秒充60度电,需要近8.5万安培的充电电流,这只是一台电动汽车(假设E50电动汽车电池可以承受这么大的充电电流)需要的充电电流。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设导体单位电流密度为5A/mm2),要通过85000A的电流,大概需要57CM宽、3CM厚的纯铜作为导体才能正常通过!而在特大电流下,电池的正极导体、负极导体间将产生巨大的电动力(即洛伦兹力:因一极导体电流产生磁场,与另一极导体电流产生电、磁互感作用而产生的力,也称安培力),8.5万安培正、反方向电流导体间的电动力是工程应用中要解决的另一个艰巨的技术问题。工程上,不可能采用57*3 cm2的铜带作为导线为一台汽车的蓄电池充电,若一个充电站有十数台充电设备,解决瞬时充电的巨大电流如何合理分配就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再次,从电力系统角度看,同时为十数台电动汽车充电(按照每台车均为8.5万安培充电电流),瞬时供电容量将对电力系统产生巨大的扰动,若一个区域有若干个这样的充电站,无法设想会对电力系统产生何种破坏性影响。换一个角度看,为了平抑瞬时充电电流对电力系统产生的扰动,需要投入巨资建立储能系统。

最后,60度电究竟能跑多远?目前,1度电大概够一辆轿车行驶1~2公里,那么60度电仅够车辆行驶60~120公里,离400公里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经过粗略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车辆充电10秒可以跑400公里”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噱头罢了,至少现阶段不具有产业化的可能性!

3月17日,该项目的核心人物吴宇平教授通过媒体表示“10秒充电,续航400公里”是部分非专业人士在报道时断章取义而产生的误解,课题组的原意是,水锂电正极材料能够快速充电,在6秒钟内可以充电到54%的容量。而且这还仅是科研上的数据,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小电流条件下---笔者注)推断出的结论,距离真正商业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吴教授作为一名学者,呼吁的是公众对水锂电发展的重视,寻求的是国内机构、企业对水锂电研发的支持与合作,而非像部分媒体反映的那样是对一个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兜售。

可以看到,事情的缘由已逐渐明晰,纵观整个事件的前后,部分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部分媒体打着“技术革命”、“爱国主义”的口号,断章取义、片面地报道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肆意夸大、炒作该项目实际运用效果,忽悠社会公众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求轰动效应,不顾后果,追求新闻效益******化,对于社会舆论氛围、国民素质的培育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更深一层次,媒体对“新兴技术”的大肆吹捧,是整个社会浮躁心理的体现。科研上,大家都盯着出成绩,都希望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无可厚非。但那种只要有冲击力,政府就有光彩、领导就有政绩、社会公众就深具荣誉感的表象,很难与真正的科学精神相一致。吹捧“新兴技术”成了部分媒体对这种心理的迎合。

在儒家文化和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公众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质疑和分析能力,人云亦云,容易被舆论误导,即便有所思、有所想,也仍缺乏批判精神,这就更需要媒体的正确舆论引导!

媒体,应当是社会良知的体现,应当代表客观、公正、科学的声音,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众传媒、主流媒体,应当克服一味抢快的错误理念,克服盲目转载的从众心理,例如,对上述报道,不光要报道水锂电新技术的美好前景,更要阐述该技术现阶段工程技术途径、推广应用上的实际困难,把素材拆分开来,每个角度都要说清楚、谈明白,更不应该采用类似“10秒充电60度,续航400公里”的标题进行报道。媒体需要回归本质,对社会事实作出真实、正确、完整的报道,正反两面都应顾及、不能有失偏颇,对报道赋予其社会和科学意义,拒绝只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才能提高社会公众的国民素质,让社会公众具有发问、分析和独立批判精神。